听百老汇音乐剧制作人托尼•斯蒂迈讲优秀原创
- 日期:2016-04-06
- 来源:东方演艺
- 浏览量:
- 分享
4月5日至10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联合主办的“2016文化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计划——演艺创作营销大师班”在京举办。此次“大师班”围绕音乐剧的创作营销等一一展开。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作为特约媒体支持将进行全程跟踪报道。期间,美国迪士尼音乐剧制作人托尼•斯蒂迈克就如何讲好故事、怎样写好音乐剧等分享了自己独到见解。
以下为主题演讲实录,部分内容有删改。
为什么会有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
其实最早基于人类的本能,当人们在一块聚成一个小团队的时候,大家都有分享故事、有倾听、有表达的欲望。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去进行历史考证最原始的戏剧形式是怎么进行表达和演艺的,但通过现有的材料我们可以知道原始人也会和现代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会在聚会的时候打鼓,戴上面具化好妆,一块讲故事,一块跳舞唱歌。慢慢的,随着原始社会逐渐过渡到中世纪的欧洲(大约是16世纪左右),我们发现了初级形式的音乐剧,包括传统的早期歌曲,一些宫廷的面具舞以及大家在表演莎士比亚剧的时候,也会夹杂不定期的歌舞,后来有了轻歌曲,其实越到后面你就会会发现它其实和中国的京剧有点像。
那么,美国是怎么开展音乐剧的呢?一开始有很多黑人剧团进行表演,包括歌曲表演、一些滑稽剧、轻歌曲等,其实美国杂耍表演有点像中国的二人转,我们一边唱歌的时候也会一边会用语言去讥讽对方。
其实,我现在觉得中国在技术层面和表演层面上已经具备齐全,唯一欠缺的就是如何把好的故事镶嵌到里面。
如何去创作音乐剧
所有出色的音乐剧都有四个共同的特征:首先,所有出色的音乐剧都有一个非常角色鲜明的人物,这个角色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对事物的见解,且自信乐观。他通常不会随着剧情的变化而改变,这是整部音乐剧的动力所在。
其次,所有出色的音乐剧都需要一个主角,此角色通常会对某种事物充满强烈的渴望,在戏的开头便以歌唱的形式传达出此信息,这是音乐剧的灵魂所在。
再者,所有出色的音乐剧都有一个剧情增长的时刻,即当弱势角色遇见了强势角色并达到其目的的时候,这也便是音乐剧如此吸引人的众多原因之一,我们有机会与弱势角色一同学习成长。
但三个要素并不代表我们就能完成一个好的音乐剧,但是换句话说如果大家连这三个要素达不到肯定是拿不出好的音乐剧的。
最后,所有音乐剧中都有联盟或者结盟的时刻,联盟的时刻中大家能够清晰的了解到该音乐剧的主题是什么,它未来的方向是什么。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宗旨就是要向观众阐述整个故事的走向以及整个故事未来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桥段。
在美国从来没有一部音乐剧自上映之后就能够经久不衰一点都不改的——我们首先会看看是不是要增加角色,或是减少角色,大家会反复讨论是不是要拿掉这首歌,在重新创作新的歌曲,也是在不断、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如果大家只是赚快钱可以赶紧写一部音乐剧,把它推上舞台拿钱就走,但如果真的想静下心做音乐剧,可能要花五年时间反复修改,确保在2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内经久不衰。
中国该怎么样去设立本土音乐剧包括表演戏剧行业的产业链
中国应该有比较质高量多的小工作室——在一些戏剧和音乐剧的实验室里,大家能够定点进行沟通与交流,但问题是中国在产业链上游这块缺乏投资。但在美国其实我们有很多非盈利的NGO组织,他们会负责出资给一些未来的剧作家们和歌词作者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场地,为他们进行头脑风暴和研讨创作创造条件。一般来说,在美国,个人并不会出资,但有时个人也会进行私人性质的出资,但个人往往不受益,受益通常是后世社会和下一代人,中国这一环节上可能会有缺失,国内更多依赖政府方面去出资培养专业人才。
如果在中国,我们能够创造一部经久不衰的音乐剧是能够为中国的音乐剧产业带来一个新的时代和新的成长高峰的。但我所说成功的音乐剧不是在中国演了几周就闭幕了,而是在未来的数年中持续不断的上演。
中国这么强大,为什么无法拿出好的原创本土音乐剧
我自己本人在中国也工作生活陆陆续续差不多有8年时间了,通过我的观察可能有以下要素阻碍了中国在艺术尤其是音乐剧方面发展的特征,
第一个问题,我觉得是中国体制中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谁出钱谁决策,钱主与管主不分。有钱人的特征是有钱,制片人的特征是特长,美国这两者之间分的很清,一般说创意、运行和后期营销通常都是制片人负责,而不是老板。
而老板则主要负责挑选他们觉得能够盈利且他们看好的项目,这是第一步;看好项目之后老板要遴选整个创作团队,之后帮忙并负责做些后期的推广宣传工作;最后老板应该负责给制片提意见,为他提出暂时的问题,比如说音乐剧的剧目设置可能不是非常的准确,以及开场的人数可能需要调整等,这是老板的职责。
至于哪个演员唱哪一幕,服装设计怎么做,台词修改等则坚决不能染指,因为这是专业的工作,应该由制片人和演员负责。
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玩转版权,以及版权背后中美利益分成的差异性。在中国,一个有钱的公司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好的作家,给他一百万美元,哪怕是一百万人民币也好,让他帮忙写一个好的剧本。如果我是这个作家,我会赶紧把这个作品尽快写好给你,把钱拿到手。我的任务完成了,我可以接下一单。
但在美国是怎么运行的呢?美国的制片绝不会向作者买版权,一般情况下,在一开始,当作者完成一部作品之后,制片方只会付给他少量的版权费,同时和作者达到双边协定,比如这场表演观影率给我们带来多少票房,我们可以分成,通过分成的方式让作者不断修改作品,如此一来他的动力会更充足,同时还能确保该作者在未来多年内能够不断修改他的作品。
这就是中美之间的差距,国内作者拿到高额版权税,一步到位,基本不用考虑后续的改正,美国则是一开始拿到的钱较少,只有不断确保该剧本能在市场上持续获得票房,才能确保自己的生活足以优越。
至于如何打造自己的原创音乐剧,我们需要建设一些百老汇风格能够长期合作的独立剧院,希望中国的制作能够持续地引进到西方。但我想大家需要知道这两点,第一是要能够有能力开发、投资中国第一步走向世界的音乐剧,第二步需要打造一批专业的管理团队。当你们拿出一部真正优质音乐剧的时候,从门票、销售到电影制作,在到周边产品等,收入也就源源不断。
延伸阅读
美国著名词作家大卫•西玻尔谈迪士尼如何制作音乐电影
其实,在我看来无论是创作一部音乐剧,还是创作一部音乐剧电影,本身是没有什么差别,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设计一个良好的故事框架;第二,我们要确定最终要告诉观众什么样的故事精神;第三,我们要把故事梗概简单总结出来;第四,试着把故事的一些重点时刻、关键节点罗列出来。
在整个戏剧行业都广泛流传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是在一个团队中工作,那你就必须时刻保持精神的高度一致,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剧情、歌词、台词与对话。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遵从另一个精神:如果一个故事是有原著的,那么讲好这个故事就必须高度尊重原著。如果你是作词人,但你不了解这些,你也做不好。
其实不光是美国,整个世界的文化产业都对中国的文化非常感兴趣,迪士尼只是美国的先锋而已。迪士尼非常擅长从不同的文化中提取故事与形象,包括很多中国故事,并且重新将它们打造成为符合原始(形态)的产品,我想中国也有这样的公司在做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