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日期:2020-12-17
  • 来源:求是网
  • 浏览量:
分享

 在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了11个方面的要求,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对于这一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我们来一起学习!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 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

       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我们要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的理论成果;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 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出来的,把依法治国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提出来的,而且党一直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

——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这三个方面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

——2014年10月20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在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问题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明确的信号,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认识和行动。

——2014年10月20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

  • 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

        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法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日新月异的民法实践相比还不完全适应。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加强对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尽快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2020年5月29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 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我国现行宪法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制定和不断完善的,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2018年2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 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注意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

       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如何驾驭人类自身这个重大课题,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典。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要注意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

——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要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搬照抄

  • 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

          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能走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

——2018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 保持我们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同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保持我们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我们要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搬照抄国外司法制度。

——2015年3月24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 抱着开放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有符合国情的一套理论、一套制度,同时我们也抱着开放的态度,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外来的,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基本的东西必须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只能走自己的道路。

——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学习借鉴不等于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

——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

  • 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既要立足当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顽症难题

         要强化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 强化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观念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强化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2020年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实践证明,通过宪法法律确认和巩固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保障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

——2020年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内容综合自求是网、新华网、人民网

策划:李艳玲 赵雁

编辑:郭燕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