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国家一级演员刘玉婉:保护传承民族音乐、弘扬发掘中华传统文化

  • 日期:2023-03-15
  • 来源:未知
  • 浏览量:
分享

        “中国戏曲、曲艺等中国民族音乐扎根于中华民族沃土,讲唱的是中国故事,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国家一级演员刘玉婉建议,将民歌、戏曲、曲艺等资源纳入全民阅读,在各类公共数字文化平台予以传播和普及,以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高效共享。她表示,开展中国民间音乐文献抢救保护、编目著录工作,对考察中国民间音乐传承和完善民间音乐生态体系有重要意义。她认为,应该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中国民族音乐权威性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增强对中国民族音乐特别是濒临失传的民歌、戏曲和曲艺等的保护。

        为进一步全面提升全民艺术素养,刘玉婉今年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一、中国民族音乐(戏曲、曲艺)等资源纳入全民阅读;二、尽快修订出台《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民族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独特的精神符号,一曲一调,流韵千百年。刘玉婉建议,在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的同时,将戏曲、曲艺等资源纳入全民阅读,让中国民族音乐走近大众,尤其是在青少年一代中产生良好的共鸣。在更大限度惠及人民群众的同时,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将优异答卷写在中国大地上的积极实践,对全民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面对民族音乐数字建设,刘玉婉曾提出筹建中国民族音乐数字文献平台。她介绍,目前已建立的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国记忆”项目、中国民族音乐数据库三大平台。其中,“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与整合,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网、无线通信网等载体进行保存、传播。在民族音乐的数字化工作方面,该工程广泛整合各类民乐资源,拥有众多名家经典作品和地方特色优秀内容,并建设了大量与民乐交集广泛的、以民族器乐方式演绎的传统戏曲资源。
        刘玉婉建议成立专项工作组,为戏曲曲艺中包含名著、名人、名胜的精彩片段与教育部教材中相应内容编写配套教材,科目包括语文、历史、地理等,采用多种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拉近古老艺术与青少年的心理距离,实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性、系统性、规模化传承。同时,刘玉婉建议,持续推动民族音乐数据库、全国戏曲剧种普查工作、非遗曲艺记录工作等相关成果的转化利用,进行“世界的记忆——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移动化产品开发,对已掌握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让中国民族音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将所蕴含的价值内容与数字技术的新形式新要素结合好,提升服务效能,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 。 
        作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歌唱家,刘玉婉一直致力于民族音乐、戏曲、曲艺的收藏整理工作,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传播最直接有效的语言之一,将这一特殊语言运用好、发展好,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推动力,也可以让世界更容易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在未来,刘玉婉表示,自己会继续弘扬和发掘中华传统文化,加快文化创新创意平台的建设,摸清文化遗产底数,引导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将继续努力做好中国民族音乐的公益普及课程和讲座,促进传统文化资源高效共享。 

 

 

(部分内容转自中国青年网、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