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古筝情境音画《如梦令》专家研讨会

  • 日期:2023-06-13
  • 来源:未知
  • 浏览量:
分享
        2023年5月17日,集团召开古筝情境音画《如梦令》专家研讨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艺术总监沈晨,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博导周望,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教授陈楠,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中心教授黄枕宇,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卞婧婧,浙江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硕导王琦,知名乐评人张学军,《中国艺术报》社主任记者乔燕冰,《北京日报》社记者韩轩,北京保诚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信勇等专家,以及主创团队、业务办公室、创作中心、演出中心、器乐中心、研究中心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共同参会。会议由副总经理、董事张蕾主持。
        古筝情境音画《如梦令》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优秀前辈艺术家与“80后、90后”为主力的青年主创阵容倾力打造,集结众多业内优秀、新锐作曲家,探索升级传统音乐会表演模式,将器乐演奏、舞台表演与舞美呈现以最现代的创编手段,将舞台情境表演融入古筝演奏中,以情境观感强化音乐本体表达,演绎最古典的中国风韵。音乐会选取演奏者视角,以“梦”切入,营造具有写意感、梦幻感的表达空间,观众跟随赵洁楠独特的古筝演奏风格,穿行在音乐建构起的亦真亦幻的世界里,感受艺术与梦想的斑斓瑰丽。《山河梦》《天涯梦》《知音梦》《清欢梦》《英雄梦》《归思梦》......观众跟随曲目与行者的脚步遍访名山大川,逐梦前行奔赴无垠山河;音乐会既有坚毅、勇敢与家国情怀,又兼具柔美、豁达与侠骨柔情。
        主创团队代表音乐总监洪兵、总导演李铭佳、文学撰稿徐珺蕊、执行制作人赵洁楠、作曲吕亮介绍了《如梦令》创排情况。
        李铭佳表示,《如梦令》是集团培养艺术人才的创演项目,感谢集团领导给予大力帮助,感谢所有创作团队的付出,让我们有良好的创作平台。通过此次研讨会,希望得到各位专家更多指点,为后续的修改提升给予指导。洪兵表示,在创排过程中,我们努力将作品的外延进行创新拓宽,增加冲击力。《如梦令》中的选曲非常特殊,每一首曲子的风格和编排形式都不一样,里面有交响风格、有现场乐队风格、有偏电子的风格,也有古典的风格,这是我们在音乐上追求的新古筝形式,我们希望尝试音乐表达形式的“不同”。
        徐珺蕊表示,《如梦令》是为古筝演奏家赵洁楠量身定制的一台音乐作品。文案在其中起到了转场串联和气氛调节的辅助作用,采用具有古典意蕴的散文诗朗诵,与民乐的气质内涵相呼应。《如梦令》粹集了赵洁楠长期以来的优秀曲目,尤其是在古筝演奏的技法上追求突破,表达了她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艺术追求。希望《如梦令》的创作是一个开始,由此能够引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各类作品层出不穷,也希望各位演出界的同仁们,为像赵洁楠一样的优秀艺术家架桥铺路、搭建舞台,让东方乐韵、中国声音传播的更广、更远。赵洁楠在会议上对古筝情境音画《如梦令》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所有创作人员表达感谢。古筝作为植根中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的民族乐器,其内涵与中国气韵、中国风骨、中国精神紧密相连。音乐会以“梦”切入,营造具有写意感、梦幻感的表达空间,观众跟随演奏者独特的古筝演奏风格,穿行在音乐建构起的亦真亦幻的世界里,在其中见山河岁月、见生命真情、见天地精神,感受艺术与梦想的斑斓瑰丽。吕亮表示,《如梦令》在创作形式上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它既保留了民族音乐的传统特点,又增强了影视化和交响流行化,在作曲编曲风格上产生很大的反差,让舞台形式产生了多样性。
        与会专家对《如梦令》的艺术创作、表现形式、舞台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研讨。
        周望用“激动震撼”四个字表达了对《如梦令》的肯定。音乐会形式完整,与内容相辅相成,音乐一气呵成。作为赵洁楠专业老师,对她的潜力和优秀予以高度评价:“每一个动作都把她的艺术感染力全部和音乐融为一体,是对艺术新的诠释。这是古筝界的突破,将古筝的表演送上了一个新的阶段。”陈楠在座谈时谈到,古筝情境音画《如梦令》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在“音画”形式上的又一次崭新尝试。它在保留古筝音乐会的共性特点之外,还将器乐演奏、舞台表演、舞美有机融合。通过融入舞美布置和演员表演,古筝表演的观赏性和立体性也得到了凸显与增强。《如梦令》不仅是对古筝艺术的赞歌,更是用铮铮琴声展现了中国风骨和中国情怀。也体现了古筝演奏家赵洁楠对于美、对于和合共生的情感追求。以“古筝情境音画《如梦令》”为关键词,在网页中对作品的宣传报道进行搜索,条目达3万余条,可见集团真正做到了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打造。黄枕宇讲到,《如梦令》可以说是古筝与数字、音频、图像有机融合的一个典范,做到了与时俱进,音乐、舞美与视频的完美结合打造出全新的视觉冲击力。同时,音乐会也注重了对传统的传承与发展。舞台、人物、弹奏的设计都做的很到位。这台作品是古筝作品创新的成功范例。同时,他也对音乐作品的选择、音响效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卞婧婧表示,这场音乐会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即打破了传统音乐的形式,又呈现简洁、素雅,不过分华丽、夸张,贴合古筝气质和演奏家气质的舞台效果。从音乐创作上来说,音乐会中每首曲目都有明确的表达意向,曲目整体的结构编排通过了精心的设计。每首作品在其它乐器的声效结合和辅助之下,更加突出了筝,并将这件乐器的表现力推向了新的高度。她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打击乐鼓的使用可以更节制一些。二是根据每首作品的情节和表现力,突出音乐主题在整体结构中的贯穿性,增强每一首作品的辨识度。王琦在《如梦令》的表演中感受到了一种对古筝艺术和民族音乐的情怀,颠覆了她的想象力,从作品中产生了共鸣。她评价这是具有治愈性的艺术作品,同时也认为古筝演奏正应该如此,从艺术院校中来,推广到全社会中去。
        张学军认为,《如梦令》把音乐会变成了一个创新性的舞台作品。演员演奏过程中的动作、情绪表达非常到位。同时他也指出,演员梦境里的戏剧场景应该与演奏相配合的,把人物的戏剧表达在其中,应该更突出不同和多样化来诠释不同的梦。乔燕冰用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文化和艺术,传承和发展等关键词解读《如梦令》。并从三个方面对整台音乐予以评价:一是音乐会演出拓展了传统古筝的研究范式和本体意蕴,也探索了古筝艺术呈现和甚至是器乐演奏的更多的可能性。二是赵洁楠的演奏实现了当下古筝研究的阴柔美,是一种审美突破,它凸显了新时代古筝表演的现代女性主体意识的强化。三是音乐会表达的意境,引发了观众对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的新思考。韩轩表示一个小时的表演意犹未尽。古筝从坐着到站着的变化是一个突破性的尝试。从官方的角度去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性表达,是具有颠覆性意义的创作。希望可以继续提升,使其变成一个像《只此青绿》一样的原创IP大品牌。
        刘信勇作为演出商代表,从市场和观众的角度表达了推广古筝音乐会“楠楠丝语”的责任与担当。并表示,疫情前,全国已有超过500万人学习古筝,在社会上已然形成了一股习筝热潮。这个时候,推广《如梦令》恰逢其时。保诚阳光愿做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做好古筝音乐的传承与推广,使其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金兆钧看了《如梦令》后,很受触动,他表示,音乐会在复兴中华民族优秀音乐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却并不仅仅是仿古和复古,而是在各个环节上洋溢着当今年轻一代的青春气息。用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传承传统文化的态度,力求达到有所创造、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的结果。希望音乐会团队要敢于不断打磨、不断提高。
        集团艺术总监沈晨在研讨会上对专家的发言做了回应。他指出,这是一次对中国民族音乐全新的探索。它赋予了其鲜明的情感形象,仿佛是乐器自我本身在讲述中国山河的故事;这是一次全新的舞台表现的探索,它让中国民族音乐在艺术舞台上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用主角视角带动全场景物的推进,给人以中国文化的视听感受;这是一台推得动、传得开的作品,艺术形式丰富,内容涉及广泛,广大观者能够看音乐,听故事;同时它的美学打破了音乐会传统形式,形成了一台以音乐为主体的舞台艺术作品。中国民族音乐当代舞台艺术的表现需要我们去突破,这是我们作为国家院团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景小勇在座谈会上讲话。他指出,《如梦令》这台作品表达了中国精神的主题,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的具体体现。这部作品深含着坚定文化自信,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作。同时,这部作品是集团人才培养的具体的举措。作为国有大团、文化央企我们要始终贯彻作品导向、精品导向,不断对这部作品进行打磨、修改、提升,让它不断演下去。
        近年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始终坚持“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创作理念,在持续推出系列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外,将“人才培养”作为发展的又一关键词。此次推出古筝情境音画《如梦令》是对集团近年来创作人员、一线优秀演员、集结优秀创排资源积淀的一次集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