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将拓展打造一流剧院管理服务平台

  • 日期:2025-03-26
  • 来源:未知
  • 浏览量:
分享

3月21日至22日,2025世界文化名城产业促进会在成都召开。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运营总监、东方歌舞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利出席本次活动,介绍集团以音乐舞蹈创作和演出为龙头牵引,围绕七大业务板块创新发展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将发挥综合优势,拓展打造一流剧院管理服务平台。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是有着70余年历史的国家级文艺院团,以“国有大团、文化央企”为基本定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积累和原创能力,是音乐、舞蹈艺术的重要内容提供机构。近年来,集团在艺术创作与演出实践中持续探索,通过舞剧《只此青绿》《诗忆东坡》《孩儿枕·家和兴》《唯我青白》《何以相逢》《海的一半》《天下大足》,音乐剧《飞天》《大江东去》《潮起东方》《将进酒》《绽放》《星辰》《寻找李二狗》等众多舞台作品的成功实践,创作具有中国美学气质、东方文化特色、较高艺术水准的舞台艺术作品,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文化新地标,发挥重要 "文化使节" 与 亮丽"文化名片" 的国家院团影响力。

集团汇聚众多艺术人才,拥有强劲的创作能力和运营能力。编导领域:沈晨、周莉亚、韩真、郑军、刘翠、谢元臻、刘鑫、刘磊、林辰等;舞蹈领域:李丽、滕宇、殷硕、孟庆暘、张翰、张峻赫、谢素豪、刘沛然、袁嘉莹、吴宇婷、孙泽艺、左思远、朱瑾慧、何仲达、李洁、郝雪瑞、盛浩哲、随小龙、阿尔曼、刘洁、孟禹辰、黄路霏等;作曲领域:卞留念、洪兵、孟可、苑飞雪、吕亮、吕埕平、曲大卫、李超等;声乐、音乐剧领域:郭蓉、喻越越、徐晶晶、洪之光、于海洋、张新成、王晰、谢一梅、淮梓伦、范晓霞、李红梅、鞠红川、袁东方、尉金莹、霍思羽、傲日其楞、西尔艾力、高天鹤、焉栩嘉等;器乐领域:吴琼、赵洁楠、何青松、张晔、郭晓、张克诚、侯一岚、陈崴、邢天溯、陈志龙、刘朴等。

集团以音乐舞蹈创作和演出作为龙头牵引,围绕艺术创作、各类演出、对外交流、艺术教育、文旅融合、数字创新、剧院运营七大业务板块,全面助力拓展剧院运营新领域。对外交流可引入国内外名剧,提升剧目质量;艺术教育可为剧场运营赋能,具有40余年教学经验的艺术培训学校名师荟萃,独具特色,教育体系完善,将培育少儿版《只此青绿》,打造舞剧艺术教育新模板;文旅融合能够给剧场所在地旅游业提供优质服务,量身定制旅游演艺等。数字创新将数字舞美、数字剧场、数字创作与剧场运营紧密结合,赶上数字文化发展的时代列车。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拥有包括北京东方新大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新感觉音像出版社、东方新艺游(北京)艺术文化有限公司、东方歌舞团有限公司四家子公司。北京东方新大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以集团各类商业演出运营、剧目、节目创制为业务核心,同时兼营文旅演出项目、文创开发设计及会展开发等业务板块;北京东方新感觉音像出版社以“文艺创新、创意赋能”为基本定位,主责主业为音乐剧创制工作以及配合集团音乐剧团的动态运营,以“科技、时尚、青春、创新”为企业文化,推动资源转化和效率提升,争当艺术发展和体制创新的典范。东方新艺游(北京)艺术文化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方向有艺术培训舞蹈考级、城市合作计划-品牌加盟校、校企联合办学、国际文化艺术展演等业务板块;东方歌舞团有限公司以东方演出院线拓展与剧院运营管理为业务核心,兼营各类演出、艺术创作及文旅融合发展等业务。作为集团重点打造的业务板块,公司将依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品牌优势、内容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培育东方院线,致力于打造国家级、世界性的一流剧院管理服务平台和演出内容供给。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积极拓展发展剧场运营业务,将舞台作品内容与剧院渠道直接对接,引领剧场运营新模式、新方向。集团将城市剧场定位为合作创作践行地、精品剧目首发地,真正把剧场建设成为驻在城市艺术服务的综合平台、艺术产业的集聚平台、市民艺术普及的创新平台。未来,集团期望与各界携手同行,通过剧场运营的革新实践,持续激活演艺市场新活力,为推进中国文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