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焦点访谈》聚焦国有文艺院团如何乘风破浪焕新生
- 日期:2025-06-03
- 来源:未知
- 浏览量:
- 分享
根据曲目的实际演出效果和需要来进行组合,这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机制体制创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持续深化改革,在艺术创作的管理运营上,实行了艺术生产项目制管理模式,推行项目制+制作人负责制,打破传统管理模式,激发创作活力。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介绍,创新机制的核心是与作品和演出的效果挂钩,具体推出项目制、制作人负责制,核心就是待遇与结果要挂钩,而不是原来的吃大锅饭的形式。镜头转向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排练厅,新舞剧《永乐未央》正在创作排练,集团青年编导、《永乐未央》总编导谢元臻介绍,正在排练的是舞剧中的《画师》段落,新剧预年底亮相。这部舞剧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为指导单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芮城县人民政府共同出品,是集团与地方文旅的合作项目。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表示,集团对外开放合作,对于创作剧目的素材选择大多采用合作形式,集团发挥国有院团的专家密集的优势,与地方的素材丰富、文化深厚等优势相结合,大多与素材的发生地共同创作。
近年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打破艺术院团的院墙,面向市场,加强与地方机构等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出了一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佳作,包括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舞剧《天下大足》《唯我青白》《孩儿枕·家和兴》、音乐剧《大江东去》《飞天》《将进酒》等。除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出《黑神话·悟空》的杭州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创作出《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等共30家企业,进入2025年成长性30强行列。过去的一年,这30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净利润、研发费用的平均增长率超过15%,反映出文化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采访表示,要建设文化强国,就必须深化文化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文化的创造和创新的活力。一个文化企业或者一个文化产业,在社会上担当的角色无非有两个,第一,它所创造出来的文化产品要能够成为社会的担当、社会的良心,是起到育人和教化的作用;第二,要以市场化的手段来进行相关文化产业的运营,向市场要效益,这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一个必由路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艺术家们的回信精神,以“国有大团、文化央企”作为基本定位,以“艺术生产国家队、体制创新排头兵”为发展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经营管理方式,明确业务发展战略,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以传播为根本目标,面向市场,焕发活力。在未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拓创新,继续推出多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积极承担文化企业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用文艺精品奉献人民,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