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动力破题!数字艺术转型的东方方案

  • 日期:2025-07-10
  • 来源:未知
  • 浏览量:
分享

近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在艺术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实践再结硕果。集团理论研究成果《数字艺术生产的“复合动力机制”——对VR舞蹈作品“沉浸式”艺术实现的案例分析》于期刊《艺术管理(中英文)》正式发表。该论文以集团创排的VR舞蹈《十二生肖·卯兔邀月》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集团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取得的观念突破与管理范式创新。

文化艺术生态日益多元的参与主体形成了数字艺术生产的复合性意义图景。在文化消费视角下,这种复合性表现为数字艺术产品带来的业态融合现象,是一种市场驱动因素。而在用技术手段构建艺术语汇的创新型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复合动力机制”。它由艺术生产机构、科技企业、互联网平台等多主体参与后,形成数字艺术生产的推动模式。该视角的检视可以构建对数字艺术产品的综合分析逻辑,同时为企业创新型业务设计、建立综合人才培养协同工作机制提供制度创新依据。

2022年10月,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获批立项2022年度演艺装备系统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于VR技术的舞剧及舞蹈创作和沉浸式体验研究”。该课题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担任负责人,相关创作人员、管理人员组成课题组,以“沉浸式体验”为切入点,以数字化舞蹈创作为基础,探索VR舞剧创作中舞蹈编排、拍摄、交互化设计的新路径。VR舞蹈《十二生肖·卯兔邀月》是课题阶段性成果,由课题组与技术合作方北京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PICO)合作完成。2023年10月,该作品获评文化和旅游部2023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

在数字艺术生产的过程中,既要形成内容生产主体与技术主体合作机制,又要面临组织机构中创新型业务与日常生产工作的联系、数字艺术生产目标设定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转化问题,反映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时代命题。因此,论文基于对VR舞蹈《十二生肖·卯兔邀月》的行动研究,提出“复合动力机制”的分析框架。

“复合动力机制”是指,在数字艺术生产过程中,由技术革新、艺术创新、市场驱动与制度规约等多重动力要素构成的综合驱动机制。该机制可以形成推动数字艺术生产范式转型的复杂作用网络,实现应用导向的数字艺术生产,建构技术逻辑与艺术本体、市场理性与创新制度的再平衡。

多元知识生产主体

“沉浸式”的实现印证了艺术创作主体与技术主体具有不同的外部效应:以VR作品为代表的数字艺术产品的观看体验具有私人性和“不可复制性”,这反而使得作品的传播受到限制,并不符合数字技术赋能作品传播的“刻板印象”,同时也为数字作品提供了独特的艺术价值。换言之,数字艺术生产中参与主体的目标动力,仍然来自数字化转型趋势下参与主体的战略定位等因素驱动。

制度创新的响应策略

以VR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数字艺术生产过程中呈现出技术语言的强主体性特征,与之关联的是技术团队在创作过程中的主体性与关键性。数字艺术生产的动力,一方面取决于艺术团队与技术团队的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取决于数字艺术生产中制作团队的“中介力量”。制作团队应在应用层面进行引导,在生产过程中起对关键节点的把握、沟通协调相应的理解误读等作用。

论文成果翔实揭示了集团如何建立技术、艺术与管理等多维动力,为表演艺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东方样本”。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以前瞻性视野构建创新空间与资源协同平台,在技术合作机制突破、跨领域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进行制度赋能,为项目提供了关键支撑,更以实践回答了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激发艺术机构创新动能的关键命题。未来,集团将基于此建立的“复合动力机制”,不断攀登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新高度。

致谢

本研究受到2022年度演艺装备系统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于VR技术的舞剧及舞蹈创作和沉浸式体验研究”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