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东方艺术传承

  • 日期:2022-10-24
  • 来源:未知
  • 浏览量:
分享
      1942年5月2日至23日,毛泽东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会议集中谈论了“文艺工作者的性质、文艺最终的服务对象、文艺如何服务大众、文艺和党统一战线以及评判文艺的标准”等五大问题,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文艺政策、工作方针及“新文艺”的发展方向。《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文简称《讲话》)使得革命精神转化融入文艺政策和导向。《讲话》中谈到关于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而由此催生的“新秧歌运动”更让我们看到的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
      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中央歌舞团”“东方歌舞团”分别在1952年、1962年在北京诞生。《红绸舞》《荷花舞》《孔雀舞》《摘葡萄》《飞天》等一系列经典舞蹈作品开启了新中国舞蹈艺术的崭新篇章,成为了那个时代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进行讲话,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这五个问题又一次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指明方向。特别是关于创作导向的表述,更让我们认识到“人民”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的创作源泉和表现对象。这就是社会主义文艺不变的精神所在。
      2021年,集团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火遍大江南北。“青绿腰”成为了春节聚会上人们跃跃欲试的热门舞姿;“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的人民百姓从“幕后”走向了台前;由此,人们认识了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味了的轻盈雅致的宋氏美学,更获得了沉浸式的赏画体验。作为集团一分子的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优秀的艺术作品的深厚力量。“厚积而薄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我想,“什么是我心中的东方传承”?我的回答是:
      它是对社会主义艺术精神的传承,是作为文艺工作者践行文艺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的自我要求。
      它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作为文艺工作者文化自信的表现。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时刻铭记“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在艺术表达中,努力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新发展。
      作为青年文艺工作者,我们一直学习着,时刻准备着,“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研究中心   钱伽宇)